原则一
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什么是质量?质量即符合要求,而不是好。好、高、卓越、美丽、独特等形容词都是主观和含糊的,因此质量不分高低,也无好、差之分,而是分有、无。任何产品、服务或过程只要符合要求就是有质量的产品、服务或过程。过低顾客不能接受.过高则浪费资源。因此质量定义达成共识十分重要。
对质量概念的理解达成共识是成功的秘密武器。为了对质量定义达成共识,上级在对下级布置每项任务时,必须要明确要求、沟通要求,做符合要求的事。如果要求不明确则会陷于盲目,作为领导者。除明确要求外还须配置必需的资源并帮助员工符合要求。
原则二
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
质量是怎样产生的?是预防,而不是检验。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预防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事后检验。“通过预防缺陷可以使你致富”是克劳土比的名言。同时强调,预防问题高于解决问题。检验过程是在过程结束后,缺陷已经产生,而把坏的从好的里面挑出。检验只能反映事情的发生,是事后把关,不能产生质量。而预防则可防止某些缺陷发生,只有预防,才能产生质量。尽管预防要发生一些费用,但整体上仍是较便宜的经营之道。
原则三
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什么是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差不多就好”是说我们将仅仅在某些时候满足要求,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每一次和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种认真地符合我们同意的要求的个人承诺。
“零缺陷”和“差不多就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是零缺陷“。“零缺陷”是质量管理的又一次革命。“零缺陷”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心态,是质量工作的决心,即决不向不符合妥协的精神。要求我们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避免双重标准,克服“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传统陋习。
原则四
质量是以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而不是指数。
怎样衡量质量呢?衡量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货币现值),而不是指数(比例或数量)。克劳士比先生提出了与传统的质量专业人员所持的质量成本”不同的概念——“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他认为,“成本”似乎是理所当然应该支出的。用“成本”会麻痹管理者的头脑,而“代价”则不同。因为不符合要求付出代价,而这些代价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克劳士比提出任何工作都是一个过程,过程是一连串活动的结果。对每一项工作都可运用“过程模式作业表”进行分析,采取消除不符合之处和改进质量的五个步骤。通过这一过程实现PDCA的循环。
质量就是诚信,说到做到,讲究质量信誉就是企业质量文化。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整体即:质量就是符合要求,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预防产生质量,必须以“零缺陷”作为工作标准去实现顾客满意,这就是建设企业质量文化的工作哲学。必须以零缺陷”为核心,向“零缺陷”挑战,以各岗位的“零缺陷”实现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零缺陷”,通过自上而下,分阶段按步骤、不同层次的培训,比较系统地学习。